1.认真做好人员排查,非必要不外出。提倡教职员工和学生留在当地过年,可以用微信、网络、电话等方式拜年,如确需返乡的,要提前72小时将返乡时间、14日内旅居史、个人联系方式等向所在村(社区)和学校报备,学校也要主动做好排查登记。严格遵守疫情防控隔离措施和核酸检测规定。各学校要认真排查新近跨省和中高风险区所在地市的返乡教职员工、学生,新近接触过新入境和国内中高风险区来(返)禹人员、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及时向学校和社区报备,按要求进行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没有异常情况后方可到校。
2.人物同防,健全学校防控机制。学校要形成人物同防、多病共防的有效机制。各学校要狠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键人员,管理到学生,排查到家长。高度关注进入校园的各类物资的检查和消毒工作,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的快递不得进入校园。倡导学校师生不网购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物品,要做到所有快递物品进行消毒;加强校门口管理,把好入口关。学生进校要戴口罩、测体温。其他人员进入学校要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和防疫行程卡,并做好登记;加强学校教师、工作人员(保安、保洁、生活教师、后厨人员)的管理,有发热、咳嗽等症状的不得进入学校;密切接触人来自去过中高风险地区或被流调认为有接触的,第一时间报告,风险化解前,不得进入学校。
3.严禁进口冷链采购。严禁学校食堂采购进口冷冻链食品。对近期有过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后厨人员加大核酸检测的力度和频次,有不适症状人员先离校隔离,再做核酸检测,无异常后才能返校。
4.严禁聚集,减少外出。严格控制各类聚集性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减少集体活动,减少人员聚集,减少外出,减少校内、校外流动,停止联欢会、运动会、文艺汇演等大型聚集性活动,凡50人以上人员聚集,必须制定防控预案;减少“流动风险”,教育系统全体人员非必要不得外出,学生外出要提前告知班主任,教师外出要报校长,校长外出要报教体局主要领导,批准后才能前往,同时做好防控跟踪管理;严禁到中高风险地区。
5.返校上报制度。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和市直各学校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做好信息传达。寒假期间,各学校要继续做好师生健康监测日报告、零报告,对在中高风险地区的师生,要时刻保持联系,在疫情没有彻底解除前,一律不准返禹。各学校要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传达最新的防疫要求,提醒家长和学生做好居家防控工作,做好家校沟通。
6.统筹安排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视疫情情况实行错峰分期开学上课,进一步完善师生返校工作方案。开学前,要进行疫情防控演练,对返校的师生要做好防护教育,提醒师生养成戴口罩的好习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期间要全程戴好口罩。开学时,师生出入校门要测体温,除不允许带手机进校的学生外,其他人员要查验健康码和防疫行程卡。同时按照要求对所有有风险的师生要做核酸检测,检测无风险后,再返校上课。
7“互联网+”健康管理。各学校(幼儿园)要做好因病缺课学生的登记,做好晨午检。幼儿园要做好晨检、午检、晚检。要做好“互联网+”健康管理,尽快完善上传基本信息,确保准确、及时,上报信息要有专人负责。
8.值班值守、压实责任。各乡镇(街道)教育党总支和市直各学校主要领导要坚守岗位,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切实把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层层抓落实,切实把压力传导到最基层、把任务落实到第一线,坚决将疫情阻挡在校园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