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编者按: 农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民间有祭灶,吃灶糖,喝面叶,包饺子的习俗。 据传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之日。灶王爷上天的目的是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为了让灶神在玉皇面前多为自家说好话,家家户户想尽办法讨好他。祭灶时,还要把糖(或蜜)融化,涂抹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曰为:上天言好事。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 中国传统民俗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期是禹州市诗词学会推出的一期关于《小年》的诗词作品,供社会各界朋友评鉴。 七绝 小 年 文/康根正 又临腊月二十三, 恰是逢春过小年。 六九新犁初试雨, 丝丝缕缕润桑田。 --------------------- 七绝二首 小 年 (中华通韵) 文/王长友 一 朝阳旭日又东升, 大地和春沐晓风。 看是丰年期许事, 先吃饺子后张灯。 二 缕缕清香敬灶王, 新春岁末汇新章。 天晴气朗言国事, 牛旅人间降瑞祥。 ---------------------- 七绝 小 年 文/陈文举 小年欣悦炮声鸣, 一片春心觅雪萦。 朱户灶王天上去, 多言吉事报民生。 ------------------------ 七绝 二十三 文/陈文举 腊月小年光灿烂, 柳烟人境灶糖粘。 千家万户红灯挂, 梅绽福临喜事传。 七绝 小年随吟 (新韵) 文/王金定 岁月悠悠已小年, 情思万缕子孙牵。 疫瘟扰害天伦乐, 只好隔屏祝顺安! ----------------------- 七绝 过小年 文/张伟进 旭日临窗除垢尘, 清风送暖度新春。 欣逢百业兴隆世, 纳福何须祭灶神。 ----------------------- 五绝 小 年 文/刘金平 送鼠梅开道, 迎牛雨净尘。 繁华经此著, 慢品任由人。 --------------------------- 七律 祭灶日有感 文/贾灿琳 祭灶依然旧俗存, 老夫向不敬鬼神。 王朝虽少英明帝, 魏阙偏多贪腐臣。 天上从无救世主, 人间确有殃民君。 纵观中外千秋史, 人祸天灾次第临。 七律 祭 灶 (中华新韵) 文/李志旭 立春过罢不隔天, 蓬户朱门庆小年。 饺子出锅先祭灶, 麻糖开袋再装盘。 四肢着地头三叩, 双手合十腰半弯。 我盼灶君言好事, 灶君许我保平安。 ------------------------- 七律 小年有感 (中华新韵) 文/李志旭 腊月廿三春露头, 奈何人祸乱神州。 旧年将尽临新岁, 子鼠欲离迎丑牛。 百姓有忧还有喜, 灶君言喜不言忧。 疫情何必天知晓, 玉帝若知同样愁。 ------------------------------- 鹧鸪天 戏说灶王 (中华新韵) 文/李志旭 自古国人敬上仙, 灶王尤显不平凡。 一家老小行鸿运, 两界人神结善缘。 言好事,保平安, 伶牙俐齿巧周旋。 玉皇大帝颇欣赏, 这份肥差值万钱。 -------------------------- 五律 小年感怀 文/王子和 昨夜始阳冉, 今临紫气岚。 隆冬穷雪韵, 暖日抵风寒。 春鼓声声近, 兰香缕缕传。 新元皆顺景, 处处颂平安。 定风波 立春次日小年 文/庄生 庚子远行到小年, 立春昨日暖阳暄。 美食飘香争祭灶, 宣告, 瘟神已逐兆民欢。 报喜梅花花开盛, 微弄, 东风习习荡春澜。 已扫积年尘垢后, 听漏, 蓬门朱户散炊烟。 ------------------------- 鹧鸪天 小年感怀 (通韵) 文/冯惠民 腊尽春回到小年, 灶王复命上青天。 民皆敬讨平安日, 神哪逢机不要钱。
糖堵嘴,嘴欺天。 小神糊弄巧周旋。 人间天上都一样, 难得糊涂好做官。 --------------------- (古风) 小 年 文/李应庄 敬上麻糖味香甜 灶王述职多美言 家家不忘恩情重 鲜饺美酒待君还 (古风) 过小年 文/李玉川 小年腊月二十三, 千家万户祭神坛。 恭送灶王天庭去, 上报玉帝话民间。 ----------------------- (古风) 祭 灶 文/倪俊卿 腊月廿三小年日, 又见祭灶虔诚时。 不放鞭炮控污染, 移风移俗天地知。 ------------------------ (古风)过小年 文/张春红 二十三,是小年。 吃灶糖,祭灶官。 生活需要仪式感, 传统文化代代传。 -------------------- 顾问:张振利 主编:康根正 执行主编:王长友 编委:贾灿林 李德山 王从立 李志旭 陈文举 燕超 王子和 |